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德医道
编号:13582108
探析高等院校医学专业大学生医德教育策略(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日 《健康前沿》 201811
     摘要:医德是医生的灵魂,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各行各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医疗行业更应该重视医生的医德问题,高等院校医学专业大学生医德教育起举足轻重作用,是广大学者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首先阐述大学生医德教育的内涵及意义,然后分析目前高等院校医学专业大学生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高等院校医学专业大学生医德教育策略,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高等院校;医学教学;医德教育

    一、高等院校大学生医德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医乃仁术”,医德是医学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是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综合。不同职业,由于担负的任务、服务的对象、工作的手段、活动的条件和应尽的责任等的不同,而形成自己所特有的道德意识、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医德就是从医疗卫生这一职业特点中引申出来的道德规范要求,它主要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三方面的关系。它既有一般社会道德的共性,又有与医学科学相联系的职业道德特点:(1)实践性与稳定性:医德产生于医疗卫生实践活动,在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的基础上形成,它的发展与医学职业活动密切结合。医学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类的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在医疗活动中,良好的医术固然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但高尚的医德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保证。医德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2)继承性与连续性:医德是伴随着医学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并在医学实践中传承和逐渐积累而形成的一些运用于一切阶级的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准则,是人类社会珍贵的文化遗产。(3)普遍性:医学没有阶级性,不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它积累了数千年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知识和经验,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人民。医学道德中的救死扶伤,人人平等,一视同仁等原则是以科学发展为依据的,它是世界各国医务工作者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高等院校医学专业大学生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心理优势

    在过去,上大学是优等生的权力,大学主要培养高级人才。接受大众教育则是大多数高中毕业生的权利,高校也主要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高级劳动力。过去的大学生一进入校园,心理上便会有一种脱颖而出的感觉。自从大学扩招以后,进入大学校园的人数明显增多,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入学分数也有明显的差距,使得部分高分学生产生失落感,而分数比较低的学生则有自卑感。

    (二)在学校的竞争和就业压力

    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根据社会需求有计划的招收大学生,大学生一毕业国家就给分配好工作,一毕业即就业,而现在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与刚入学时的理想有着较大的差距,使得在学校的压力骤升。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心理学专家对该校大学生所做的调查,有 39%的大学生感到自己所面对的学习、择业压力过大,让他们有不堪重负的感觉。面对社会巨大的压力,一些大学生必须加紧给自己镀金,在努力提高自己成绩的同时,争取在各方面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忙于各种证件和等级的考取,无形中给自己巨大的压力。

    (三)自我管理能力的缺乏

    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0、0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从小就生活在物质相对比较富裕的环境中,在家庭成员的娇生惯养下成长,没有受到任何的挫折和困难,犹如生活在温室里的鲜花,在快乐成长的同时也养成了独生子女特有的行为习惯,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从小缺乏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家长对他们日常生活与各种问题的包办也使他们缺乏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在人际交往方面,有的不懂如何与别人沟通、交往的技巧,有的可能封闭自我,也有的在交往过程中因为某种目的,不惜牺牲原则而随波逐流。在教育的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自身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比关系,消极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在基础教育时期就存在了性格缺陷。

    (四)高校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医德教育的主体,在学生的医德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对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的认识还不到位,仍然把医德教育定位于一门德育教育的课程,而没有把医德教育看作是贯穿整个医学教育始终的工作,没有把它定位于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没有将医德教育做系统的安排,除了有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有关医德的知识以外,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都很少涉及有关医德方面的知识,优秀的医德思想在课堂上没能得到有效的传播。加强医德教育首先必须端正教师对医德的认识,准确定位医德教育。在教学理念上,缺乏对学生认知心理的把握,单纯将医德教育看成是知识的单向灌输,没有将教育对象看成是一个有头脑、有思想、有创造力和有心理感受的人。认知心理学认为人道德行为上犯错误大多是由于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大部分不道德的举动是由于愚昧无知和缺乏对各种事物健全概念的了解。当前的医德教育未能充分重视与学生医德修养心理的有机结合,缺乏必要的针对性,使医德教育难以深入学生的心灵,造成许多学生对医德一知半解,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忽略了其专业性和时代性。另一个问题就是由于教学内容多年来不变,一些因科学进步而随之产生的新型医学课题在教材中反映很少,而医学生作为当代青年,却更愿意关心这些热点问题。

    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大学生医德教育策略

    (一)紧密联系课堂,加强课堂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在校学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无论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是接受医德教育,多数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在实施全过程的医学生医德教育时,应该抓好课堂教育,在医学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贯穿医德教育。要求其他课程的授课教师发挥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精神,结合授课内容多联系医德的实际事例及亲身体会和经验,这样既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医德教育。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实施德育中,树立“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育人观念,循循善诱,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深入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使之全面得到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医德教育。每周一学校举行统一的升国旗活動,在此活动中可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经常以“构建安全校园”为主题召开遵纪守法主题班会,加强以“关爱自我,文明交友”为主题的文明交往及自我保护教育;每周召开一次班会,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社会和学校发生的事情,举行为困难学生献爱心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了教育。, http://www.100md.com(陈文霞)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德医道